第六百二十七回 真假董永(一)
第六百二十七回真假董永(一)
再说辛雷那边,光暗神龙与众人缠斗之时,胡乱的放射剑芒,并且抽个没人注意的机会,将辛雷弹飞,仿佛射出一道剑芒一样,根本就没有惹起任何人的注意。
落地后的辛雷并没有将身体还原,而是将自己的气息和灵力波动掩盖,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当众人离去很远的时间,偷偷的将身体还原,然后直奔明月湖上的须弥仙境。
数年前,辛雷刚到这里的时候,只顾着伪装,没有注意到这湖面的上空就是须弥仙境,轻易进去的话,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经过这几年的仔细观察,辛雷已经将这须弥仙境的大致位置和出入路径看了个清楚。
要说这须弥陷阱外围的阵法还真是奇特,要是换了一般的仙人,定然会陨落在这须弥陷阱之中。
可辛雷拥有能够看破一切的神之灵目,再加上对阵法的超强造诣,还有多年来几个混乱终界十大巨头的私相传授,所以这种阵法还是无法难道辛雷的。
想想也是,连混乱终界十大巨头之一的金光都无法破除的罗天大阵,都能被辛雷攻破,还能有什么阵法难住辛雷这个异类呢?
从进入须弥陷阱开始,辛雷很快的破除那一层层阵法,快步向前。在光暗神龙身上的那一缕神识传回来的信息是,光暗神龙已经将七仙女和那一干仙人拖住,而且张天寿等人似乎已经默认辛雷将董永带走的事实。
现在还能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虽然不短,可也不算是太长,前方那漫长而又繁冗的阵法,破除起来还是很不易的。
来不及多考虑,辛雷加快自己的脚步,快速向前冲去。一路上,辛雷劈荆斩棘,能躲的就躲,躲不开的,干脆就打过去。
终于在第十一天的时候,辛雷成功的走进了须弥仙境内部。
这里风景秀丽,各种鱼虫鸟兽自在逍遥,没有任何争斗。面前是一座青山,在半山腰处,有三间茅草屋。
茅屋前面有一头水牛懒散的爬在地上,嘴里不停的咀嚼着。老水牛的旁边,有一男一女两个娃儿在嬉戏。门口有一个壮汉,手里拿着一根竹笛,吹着思念亲人的乐曲,正是辛雷先前所见到的牛郎。
看到辛雷到来,牛郎微微一愣,便马上站起来,直接来到辛雷面前,躬身施礼,“前辈,小子董永给您行礼了。”
听到对方自称是董永,辛雷就是一愣,低头考虑了一下,便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此人乃是传说中的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中的牛郎,之所以他自称为董永,无非就是张天羽放在这里,来替董永顶死之人。
牛郎的妻子织女就在张天羽手下,如果牛郎不这么做的话,恐怕织女就会遭殃。他们的娃儿也在这须弥仙境之中,如果牛郎不替董永去赴死的话,恐怕他的两个娃儿也要受到牵连。
想明白这个道理,辛雷淡淡一笑,“牛郎,虽然以前我不认识你,但你与织女的传说,我还是清楚的。我看你拥有灵根,虽然不高,可要是肯努力修炼的话,没有必要非得关在这里,每年只能与你妻子见上一面。”
牛郎摇了摇头,“前辈,您说错了,我真的是董永,前几年你来到须弥仙境的时候,七公主怕你在七夕之夜攻击我,就让我与牛郎换了一下位置,让织女假装与我想好,而七公主他则是跟牛郎相聚,这样就可以混乱你的视线,当你来取我性命之时,好让牛郎替我赴死。”
听到这话,辛雷就是一愣,对方说的不误道理,按照这段时间张天羽的做法,这种李代桃僵之计,还是很有可能使出的。
可万一这是一个计中计呢个,张天羽命令牛郎这么说,从而让自己错误的认为,这汉子就是董永,那自己不是要错杀好人么?
辛雷沉思片刻,便沉声问道:“既然你说你是董永,又干嘛自己承认呢?难道你不怕死?”
“前辈有所不知,我董永早就知道自己的寿元已经到了尽头,如果还这样下去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牵连到昊天玉帝。一旦昊天玉帝出事,将会有无数生灵受到波及,那是我所不愿看到的。
所以我请求您将我带走,那样的话,就可以解除我心中烦恼,也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壮汉的话有些沉闷,完全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恩,你说的不错,的确是这个道理,不过么……”辛雷淡淡一笑,直接向那茅屋走去。
“你干什么?”壮汉赶紧拦在辛雷的前面。
“我想见一见传说中的牛郎,不行么?”辛雷瞟了壮汉一眼,便毫不在意的走进中间的茅屋。
茅屋内部的摆设并不奢华,一张木床,一副桌案,后面一个木制的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床上躺着一个病态书生,这书生正在沉睡,不过看他的样子,睡的不是很踏实,估计是病魔所致。
以前辛雷也见过这病态书生,仔细回想一下,这病态书生的眼神,辛雷淡淡一笑,直接坐在书桌前面,随便拿起一本书,也不知道他是真看还是假看,反正是不在做声了。
壮汉在旁边静静的站着,也没有做声,他知道言多必失,万一对方看出什么端倪,从而产生误会。
一个时辰过后,那病态书生缓缓醒来,看到辛雷之后,赶紧站起身,向辛雷躬身行礼,“小的董永见过前辈,不知前辈到此,所谓何事?”
“你是董永,那他是谁?”辛雷淡淡一笑,指了指旁边的壮汉说道。
“他是牛郎,织女的相公。”病态书生低声说道。
“不,我才是董永,他是牛郎,我们每年在鹊桥相会之日后,便会被七公主施展幻术,让我二人的神识混乱,而每年开启须弥仙境之日,我们又会变回原形的。”壮汉赶紧摆了摆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