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楼阁对
对于强大到无法掌控的人,只有巧妙的利用,将其支走,远离自己才是最英明的作法。
武后提出了莫显声兄弟二人来跟当今皇帝相见,睿宗的胆怯和无能,中宗的疯癫令兄弟二人对李唐的皇嗣彻底死了心,武候又请他们观看师正业跟堵隙驹的决战。这是武后走的一招极险的棋。
如果师正业不敌堵隙驹,就可能会被对方再次杀死,但师正业顺利逆转了,打败了对方,不过武后是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死掉的,这俩人武功高强,都是极为难得之人,只看要如何利用了?
武后让凤羽卫带走了斗败的堵隙驹,把师正业叫到了楼阁内,跟当今皇帝和莫显声兄弟二人相见。
师正业在方正的搀扶下进入了楼阁内,见到了睿宗皇帝跟莫显音兄弟俩,有些惊讶。莫显声想要对师正业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倒是他兄长莫显音对师正业道:“路就摆在你的面前,如何走,全在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胁迫你!”
在太后和众人面前,师正业不语,武后道:“他说的没错,路就在你面前,要如何选择全在于你?是跟朝廷对抗还是为朝廷效力,你必须要做出选择!”
师正业深吸了一口气道:“学生当然是要为朝廷效力,但有些事情太后你做的不对!”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语,武后对他表示:“本宫知道你的意思,莫显声指责本宫不应该夺取中宗的皇权,废为庐陵王;莫显音对当今皇帝抱以期望,希望本宫能够将大权还于皇上,但你们可知本宫武后要将中宗废除,贬为庐陵王?”
师正业坦言:“学生听说了一些,中宗有错,但学生以为罪不至废!”
武后听了,就冷笑:“老三生性贪玩,为人又懦弱,没有主见,已经被韦妃左右,本宫如果继续让他掌权,只怕他还会再犯旧错,身处帝位,有些错误绝对不能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师正业就疑问:“太后既然让睿宗登基,为何不把大权交给皇上?”
武后解释:“本宫不将皇权交于睿宗皇帝,就是为了避免他犯中宗那样的错误,无论如何,当今皇帝还是睿宗,是李唐的天下,本宫每次早朝都将老四带着,就是希望将其早日培养成为合格的皇帝,本宫已经年耐,已近古稀之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协助还是处理朝政?”
李旦听后,忙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师正业见状,也不好再站立垂听,就跟着也跪了下来,莫显声兄弟见状跟着也跪了下来。
武后唉声叹气:“你们都在指责本宫重用酷吏小人,陷害李唐旧臣,迫害李唐皇亲,你们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看到事情的内在。”
师正业抬起了头便疑问:“太后所迫害的这些人大都是朝廷的忠臣勇将,本无错,却被错杀!”
武后冷笑了一声:“中宗懦弱,睿宗亦如此,而这些所谓了重臣勇将势必会做大,乃至权倾天下,携天子,令诸侯,本宫只不过是为睿宗掌权清理障碍。自古以来,如果天子强,群臣服,四夷平,如果天子弱,就会群雄四起,战乱不断。”
莫显音听后就道:“我误会太后了!我知罪。”
武后道:“把他们兄弟二人送回原来的地方继续接受处罚,本宫知道,你们兄弟二人一时半刻还不能理解跟接受本宫的所作所为,你们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想通了,就派人来通知本宫!”
黄胜颜就率手下将莫显声兄弟二人带离了楼阁。
武后对师正业道:“师正业,你当着本宫跟当今皇上的面,要做出决断,是继续对抗朝廷,还是为朝廷效力?”
师正业回答:“学生愿为朝廷效力,但也想不通太后的所作所为。”
武后就道:“那你就先回家去跟你父母团聚,如果想通了就继续回太书院做事,本宫不再追究彩姑娘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你离开大唐后的所作所为。”
师正业听后忙谢了太后,然后拜别了武后母子,带着方正离去。
出了楼阁,穿过衅门,御史大夫刘知己已经在殿前等候,见他二人出来,就介绍:“小师,我奉太后之命,带你去跟你父母相见,另外也让你看下你的新家。”
师正业听后有些惊喜,道:“多谢刘御史,我爹娘可好?”
刘知己带这主仆俩出了皇宫,上了一辆马车,命车夫往东北方驶去,在安乐坊前停下,刘知己下了马车,道:“下来吧!”
师正业看到了这个地方,心里一股伤感悠然而生,他深刻的记得,这里是他跟彩姑娘相会的地方,刘知己带着他门走进了先前彩姑娘居住的院落,敲开了门,开门的是一位妇人,正是师正业的母亲师梅氏,道:“刘先生,你怎么来了?”
刘知己反问:“师夫人,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师正业看到了母亲,立刻泪如泉涌,师梅氏忙揉了自己的眼睛,强忍住了泪水,将众人请入客堂内,落座,刘知己道:“上官大人知道了这个地方,就将你父母从君安坊内移出,避免了江湖乱党的骚扰。”
在刘知己面前,师正业在他面前深深的鞠躬致谢,然后向母亲询问:“娘,我爹呢?”
师梅氏回答:“你爹他外出还没有归来,你又长高了,方正也长高了!”
刘知己表示:“看到你们一家团聚,我也很欣慰,就不打扰你们聊天了,我还有事,先行告辞,小师,你记住,明日一早带着方正到太书院做事!”
师正业跟母亲还有方正再次向他鞠躬致谢,送走了客人后,师梅氏立刻泪如雨下,道:“当初闻听你客死突厥,我跟你爹以为再也看不到了你了,就想到突厥去把你的遗骨接回来安葬,但被朝廷阻止了,幸好我们还有方正这个希望,才坚持活了下来,你爹每天到镖局内打短工度日。”
方正就介绍:“夫人,少爷真的已经死了,不过他又在陈大夫的医治下复活了!”
师梅氏感叹:“感谢神明,感谢陈大夫,儿媳妇呢?怎么不见她回来?”
师正业刚擦干的眼泪又流了出来,方正介绍:“彩姑娘她已经不在了,没能跟我们一起回来!”
母子仨聊了一会天,师梅氏就要去做晚饭,师正业却道:“娘,你不用辛苦了,晚上我们买些酒菜来吃。”说着就取了一些银子交到了母亲手里,吩咐:“方正,你跟娘一起去酒肆买些酒菜回来,我在家等你们!”
师梅氏带着方正出去买酒菜,师正业进入了房间里查看,念道:“故宅依然在,只是伊人去。”
晚饭时分,桌案上已经摆满了饭菜,酒也在热锅里烫着,师魁从外面回来,见状,登时惊讶了。
师正业高兴的道:“爹,孩儿把方正安全带回来了!”
师魁有很多话想要对儿子讲,却讲不出来,只是一个劲的喝酒,师正业表示:“班云没能保住,彩姑娘也没能保住!”
他就放下了酒杯,向儿子质问:“正业,爹爹还能再对你怀抱希望吗?”
师正业愣住了,回答:“孩儿这次回来,已经跟江湖乱党撇清了关系,不再胡混了,明天继续到太书院做事!”
师魁道:“我听人说你在突厥还跟一个女子订有婚约?你这次为何没有将那位姑娘带回来?”
师正业回到:“其中的缘由太多,以后我一定会去突厥找她的!”
师魁道:“也好,还有一件事情为父要向你问清楚!”
“父亲请讲?”
师魁道:“吐蕃过的琼贝公主是怎么回事?”
师正业就疑问:“琼贝公主?我跟她兄长是仇敌。”
师魁介绍:“吐蕃过的六王子格桑杰来找过我了,他说你霸占了他妹妹,现在他妹妹怀上了你的骨肉,你却一走了之,没了踪影。”
师梅氏就道:“现在娘也不敢相信你了,你还是我们的儿子吗?”
师正业自己也疑惑了,晚饭罢,师正业跟方正二人住在先前彩姑娘的房间,他睡不着觉,就让方正为自己铺纸研磨,提笔在纸上写道:
凤凰责化毛虫,我自身亡又重生。历尽万险终归来,未料考验却层层。
拼死决战心胆惊,再见爷娘泪眼横。故地复还不曾改,只是伊人已无影。
第二日天还未亮,师梅氏就准备好了早饭,叫醒了儿子跟方正,让他们吃了早饭,师正业就带着方正赶往皇宫,进入太书院内做事。
现在太书院内除了先前的几个老头,就只剩墨线还在,见了他就道:“司库大人,你终于又回来了,不过现在司库大人换成了裴大人。”
师正业就询问:“孑若呢,他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墨线回答:“孑若少爷跟庄主去陪太后了,我先带你去见见裴大人。”
裴大人稳坐公案后,四十多岁,一脸坦然,询问:“你就是百人敌师正业?”
师正业回答:“学生不才,正是师正业,拜见裴司库。”
裴司库就道:“你来这太书院做事,真是屈才了,你应该去做黄门卫,或者侍金卫!”
师正业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朝廷的重臣要员也是从小差役慢慢做起来的。”
裴司库摇头否定:“不然,有的人生来就是皇帝命,你即便不是将军命,也是先锋命,可惜太后不相信你!”
师正业就道:“居高处者,不胜寒,居高位者,夜夜难眠。朝廷打击的就是位高权重的高官要员,还是小差役做的安稳。”
裴司库站了起来,对他鞠了一躬道:“在下佩服,你绝对不是传言中的如此简单,既来之则安之,就安心做事吧,这个位子早晚还是你的。”
在太书院做了几天事后,师正业的心情一直未能平复,京城倒平静了许多,不过邢孑若一直没有回来,但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发生了。
十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他们准备下工回家,邢孑若一脸欢喜的赶来,见面就道:“师大哥,方正墨线,太后要宣咱们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