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奇幻玄幻 > 龙游天下

第334章 爬山涉水

当人流落在荒山野岭时,就会产生不安,渴望进入城镇,见到官方,而官方也会进入一个蛮荒的世界,引导外来或土着居民正常化。

处理晚深夜来袭的蜀地悍匪之后,师正业他们带着一身伤继续顺流而下,很快就赶到了他们进入四川后的第一个城镇龙平县。这是一个不大的县城,却很热闹。李春燕命焦船头在码头等候,她带着师正业等人下了船,径直前往当地县衙。

亮明了身份后,龙平县令有些惊讶,忙令差役安排一行人用饭,李春燕直截了当的不是:“本官奉旨押解人犯前往云南,路径此地,我们不去驿站投宿,而直接来县衙见县令还有另外要事!”

龙平县令是个三十左右的老书生,只因科举成绩偏后,就被打发到了这个荒僻的地方为官,很少见到京官,所以有些惶惶不安。李春燕就让管珂就将他们深夜遇袭的事情详细讲了,当然避开了二人饮下促情药酒那段。

这个县令听后更是惊恐不安,李春燕道:“也罢,你这个小县令也管不到如此强大的悍匪,待本官前往绵州后,向刺史大人说明情况,让刺史大人处理此事。”

龙平县令请他们用午宴,午宴很丰盛,但招待师正业他们的却是普通饭菜,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不过他们都饱餐了一顿。

龙平县令想早点将这些京差打发走了事,李春燕却命他带差役跟自己一同前往绵州,县令忙以此地地薄船小为借口,不愿前往,管珂就不是:“县令大人不用担心,我们已经有船。”

李春燕带着众人返回码头,登船,继续前行,跟这些京官一起,县令非常不自然,而且对师正业等人也深表怀疑。

不过他们又乘船行了数日,赶到绵州下了船,将焦船头一并带往了驿站,命师正业他们留在驿站内休息,李春燕带着龙平县令跟船工前往刺史府报案。

绵州城不小,也非常热闹,师正业想到城内看看,但想起了李春燕的叮嘱,只好留在了驿站里养伤。倒是管珂从外面回来,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本地名吃,并且解释:“师公子好像不怎么喜欢饮酒,而你负伤在身,也不适宜饮酒,就给你们带回一些本地名吃酸竹笋,卤豆干,其他食物都非常辣,不适合你们吃。”

师正业谢过了她,就给同伴一起品尝,又请她一起食用。

管珂介绍:“偷袭我们的是蜀中最猖獗的一伙悍匪鱼太公,他还勾结了剑南的悍匪屠全村,这个屠全村被官府通缉多年,一直未能捕获,而且他的势力越来越多,活动范围遍布蜀南蜀北。”

师正业感叹:“原来是一伙流寇,可惜让他们逃了!”

管珂就道:“你和你的同伴不应该如此冒险的,不要忘记了你们的使命,一旦你们出了差池,我们后悔就来不及了!”

邢孑若不是:“师大哥不会受人欺负,更不会让自己的朋友受到欺负的。”

管珂疑问:“朋友?”

邢孑若道:“是啊,我们早就把你们当朋友了,李都尉跟卓姑娘被抓来当作人质时,师大哥就是为了保护她们俩的安全才受的伤。”

绵州刺史接了案,命府内画师画了这些悍匪的画像,下令张贴各处,又差遣捕快差役四处打探这些悍匪残党的逃亡方向。

他们在绵州停留了两日,师正业跟邢孑若二人的伤恢复的很快,绵州刺史派了一队骑兵护送他们前往白马关。

蜀道崎岖坎坷,所以他们乘的是擅走山道的脚马,行进速度虽然慢,却很平稳,有了当地军队护送,他们不仅有了食宿和安全的保障,而且还不会迷路,这里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道很多,如果没有熟悉此地的人带路领,很容易迷路的。

绵州的骑兵只护送他们到了白马关,就回去复命,李春燕带着他们在白马关换了坐骑,继续前行,之后的一路上都有本当官府派出的向导为他们带路。到了德阳后,就离益州不远了,但仍要翻过数十座大山。

因为走的是山路,虽然骑马,行进速度仍然很慢,看来从长安到益州没有一个多月时间根本到不了。

当他们风尘仆仆来到益州也就是成都后,感到天气变暖和了许多,李春燕带他们直接进入了城内一座幽深的巷子里,敲开了门,开门的也是一位年轻的女子,不过却携带着佩剑,这个女子见到了他们,忙行礼。师正业这才明白原来这里也有凤羽卫的分舵。

师正业被单独安排到了一座厢房内,而其他三人被安排在另外一间坊内,这里的建筑多以石头砌成,房顶也是用石板搭建,没有砖瓦构造的。

他们四人仍然被限制了自由,看来凤羽卫还是把他们当作犯人对待,还好没有带着枷锁打入大牢内。

李春燕带着凤羽卫益州分舵的彭舵主来会见师正业,彭舵主不是宫女出身,而是峨嵋派的弟子,这里距峨眉山已经不远,现任凤羽卫统领肖清芳也曾经在峨眉山学剑。

她们二人见过师正业,谈了一些剑术上的事情后,就告辞离去。

两日后,李春燕跟彭舵主带了两个身着官服的中年男人到来,让师正业把他的仨同伴也叫到了一起,介绍:“这位就是益州都督李湛,而旁边这位是剑南道都御史崔覆礼,对云南和四川的地形都非常熟悉,以后就由他与我们同行,作为向导。”

李湛留着飘逸的长须,风度翩翩,是名门望族陇西李氏的族人,讲话带着山西口音,道:“太后还派了一人与你们同行,不过此人行事迥异,下官未能邀他同来,但已经请他在南城外十里亭等候,此人名唤羊角公,随你们前往吐蕃,他深谙吐蕃人事,曾经自行前往吐蕃探险,不过他脾气很倔,不喜欢跟官府有来往。”

聊过之后,李湛便送他们出了益州城,来到南门外十里亭,果然见一个白胡子小老头在等候,见到了官员也不行礼,不过看他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就说明他愿意跟师正业他们一起前往吐蕃。

李湛指了这个老头表示:“就是他了,在大事上还是以师公子作主,小事上可听取他的建议。此去吐蕃,不仅艰巨,而且凶险,你们一定要多保重,早些回来。”

李春燕跟师正业向李湛拜别,然后就叫上了羊角公一起前行。

他们来到了一处码头,上了一艘官船,逆流而上,却是往南行使,沿途大批纤夫喊着号子,拉船行使。

崔覆礼站在船头表示:“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一路乘船而行,自大渡河南下,再往西,到喜德后,就要继续走旱路了,为了保密期间,我们尽量减少雇用杂役脚夫,多使些牲口负重。”

师正业感叹:“这里的大山可真多啊,真是连绵起伏,跌宕不绝。”

邢孑若就疑问:“要这么多纤夫,一定要花很多钱吧!”

崔覆礼回答:“当然了,也只有巨商跟官府才花得起这个钱雇纤夫拉船。不过我们所雇的这么多纤夫也物有所值,不仅可以拉纤,而且还可以震慑沿途的山匪路霸。”

虽然乘船,但因为是逆流而上,所以行进速度不快,单是从益州走到甘洛,就花费了他们半个月的时间,而且越往南走,就越难走,等到了河流尽头的喜德城,至少也要用半个月时间,这样算下来,他们赶到喜德时,已经是腊月下旬,快要过年了。

在沿河两岸,出现了许多身着奇装异服的当地人围观查看,羊角公熟练的向他们介绍这些当地的人,这些都不是汉人,而是少数民族,以彝族最多。

船到喜德后,他们弃船上岸,进入城内,李春燕命管珂留下看守师正业以及羊角公等人,她跟崔覆礼和卓秋娘一起去就见喜德县令。

喜德是一个山城,本地人讲话他们完全听不懂,还好羊角公能够听懂,就出了驿站,买了一些当地产的杂粮酒,请师正业饮用,这种酒喝起来味道很怪,还且很烈。

李春燕他们从喜德县衙那里领回一些脚马跟山牛作骑乘和运输工具,一行人离开了喜德,向木瓜岭赶去,沿途的树上结着许多木瓜,方正好奇的表示:“少爷,孑若,你们看,还有长在树上的瓜。”

羊角公介绍:“这是木瓜,也叫傻瓜,可以煮着吃,炒着吃,还能生吃。”

师正业发现乘船速度还是快的,走路更慢,木瓜岭的山路走的他们是脚底生泡,骑着脚马又巅的屁股疼,还不如走路。李春燕已经有些吃不消,管珂和卓秋娘眉头紧皱,一脸不悦。

师正业安慰同伴:“我们再坚持一段,就能到目的地了。”

崔覆礼也累的不想说话,羊角公却道:“出了木瓜岭,我们进入台登城,就可以好好歇歇了,我们在那里乘船顺流之下,可以直达丘州,那里距云南就很近了。”

这句话激励了众人,他们晓行夜宿,三天后出了木瓜岭,来到了台登城,不过这也是一个临江的小县城,驿站小的可怜,他们一行人住下后就满员了,不会幸好这里也没有其他旅人居住。

羊角公向驿卒要了热水泡脚,他们看到自己的脚底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在这里他们吃到了当地的特产山狸子,还有枇杷。乘船顺流而下的感觉是美妙的,立刻台登后,他们又重新体验到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旅途是愉快的,那是因为不用急着赶路,当路途中全都是赶路时,路途也就不愉快了。而且还很枯燥。乘船看沿江两岸的风景心情还是不错的,但大山看多了难免厌倦,只希望早日走出大山。

他们在船呆了又是半个月,崔覆礼忽然提议:“今天应该是新年,我们要饮酒庆祝一下!”

人常说山中无日月,没想到船内也无日月了,一到新年,师正业他们就开始想家,想爹娘亲人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