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三章 拍电影
六月一日的开机仪式后,《那些年》电影便进入了正式开拍阶段。
六月二号一早,剧组的车便将李孝、刘艺曦、吴秀珠、江天星等演员接到了江南大学的附属中学。
在进行角色选拔赛的那两个月里,剧组也没有闲着,经过剧组与江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沟通联系,最终将江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园选作了此次拍摄的主要取景地点。
为此,学校专门挪用了教学楼的一层六间教室,并筛选了二十个学生,他们将作为群众演员,参与影片教室、校园等镜头的拍摄。
定好了主要拍摄地点后,剧组的工作人员便住进了江大附中,在六间教室中选出了一间采光好的教室作为主要的拍摄间,开始忙着布景、布线等工作,并且还将整个教室都重新装潢了一遍,而其余五间教室便用作了更衣间、化妆间、临时休息区等。
当剧组的车拉着李孝他们来到江大附中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基本准备到位。随车的导演助理苏林将剧本分发给了李孝等人,说道:“你们先熟悉一下剧本,怎么演,等下听导演的安排,明白了吗?”
李孝等人都点了点头,随后便下了车。
“行,那下车吧。等下生活助理吴博会带你们去更衣室换服装,然后化妆。”苏林说着,冲随车而来的生活助理吴博点了点头,说道:“吴助理,麻烦你了。”
吴博点了点头,拍了拍掌,说道:“大家跟我来,注意别乱走动。这里是江大附中,人家的校园,别影响到他人的学习,懂吗?”
吴博带着李孝等人来到了其中一栋教学楼的三楼,然后便分散了开来,一些人开始在服装师的带领下去更换衣服,一些人则在化妆师的带领下开始化妆,为演出做准备。
化妆完,服装也换好了后,众人正在休息间休息。导演助理苏林又走了过来,拍了拍手说道:“来,大家注意了。今天上午你们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剧本,主要是前三幕的台词,下午我们将正式开始拍摄这三幕。”
前三幕中,台词最多的自然是李孝扮演的柯景腾和刘艺曦扮演的沈佳仪了,而在这三幕中,吴秀珠扮演的李歇,江天星扮演的廖英宏也是有台词有戏份的,不过没有李孝、刘艺曦他们那么多而已。而其他角色的台词戏份就更少了,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更有的只是露了一个脸,连台词都没有。
“李孝、刘艺曦,你们的任务最重,尽量多记一点台词,这样拍摄起来我们也能轻松许多,知道吗?”苏林又特意叮嘱了一下。
李孝轻轻点了点头,他本来就是这部戏的编剧,台词基本上都能接上,而刘艺曦则比较麻烦,加之上剧组为了保密,今天才第一次拿到剧本,要想在短短两三个小时里熟悉剧本,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幸好刘艺曦因为出演女一号,又是跟李孝搭戏的原因,现在正充满激情,干劲十足呢。
背了一个多小时,刘艺曦自我感觉背得差不多了,又看见李孝正在那懒散随意地看着台词,便站起来走到李孝身边,说道:“李孝,我们来对台词吧。”
“呃,你先自己背就行啦,干嘛对台词呀?”李孝愣了一下说道。
“你不觉得一边对台词一边记忆会记得更牢吗?”
“是吗?哦,那好吧,那就对呗。”李孝无所谓地摊了摊手说道。
两人开始一边对台词一边记忆,还别说,这方法还真管用,至少在刘艺曦看来是很管用的,对了两遍台词下来,她基本上都能根据李孝的对话将台词自然而然的接下去。
剧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基本上全是对话,故事的情节全靠对话以及配套的动作来推动的,即便是动作片、武打剧情,那也是有大量对白的。而那些动作、武打等场景,则多半是在靠现场武术动作指导的指导下完成拍摄的。动作没有台词,自然也就不用背了。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中午十二点,生活助理吴博带着两个工作人员抱着两箱盒饭走进了休息间。
不管是主要演员还是群众演员,在剧组拍摄期间,吃得工作餐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牌明星,有自己的私人助理什么的那又另当别论。有钱有名气嘛,你想吃好点,剧组也管不了你不是?
而现在,李孝他们这个剧组全剧都没有任何大牌明星,自然也就没有搞特殊的了,所有人都吃的一样,是生活助理吴博从江大附中食堂打来的快餐盒饭。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我说啊,下午的安排是这样的,下午两点正式开始拍摄,要求所有演职人员全数到场。第一幕是教室内的场景,群众演员也要到位,都明白了吗?”正吃饭的时候,导演助理苏林走了进来,大声宣布道。
吃完饭后,李孝斜靠在椅子上,半眯着,想要趁机休息片刻,却觉腰上一疼,被一双纤纤玉手给掐了一下。李孝眼都没睁,说道:“别闹,让我休息一会儿。”
“大色狼,快起来,跟我对一下台词,我台词还没记住,你总部希望我下午出丑吧,”吴秀珠伸手拉住李孝的右手使劲将他往上拉着说道。
“哎呀,你烦不烦呀,那么几句台词都记不住?”李孝坐直了身子不耐烦说道。
“什么嘛,你跟刘艺曦对台词就行,跟我对就不行啊?”吴秀珠嘟着嘴说道。
一旁的刘艺曦掩嘴无声地笑着。
“哎呀怕了你了,来吧来吧。”
吴秀珠眉开眼笑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
下午两点,电影正式开拍。所有演员都集中在了作为主要拍摄地点的那一间教室。
“各部门注意,准备拍摄!”导演余启宗拿着对讲机说道。
场记拿着场记板,挡在了镜头前面,只见场记板上写着“《那些年》场记0001”,啪的一声,将场记板合在了一起,“开始!”从镜头前拿了开去。摄影师开始给坐在最后一排靠墙的‘柯景腾’一个特写:
柯景腾说:“我的青春,可不止是一面墙。”
于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卡!”随着余启宗的一声喊,场记合上了场记板。“行,今天就到这里吧。这些天辛苦大家了。现在,第一阶段校园内部的戏份,我们算是拍完了,从明天起,我们将转入外景拍摄,大家要做好准备。外景的主要取景场地有沙滩、火车站,住宅区,明天我们拍住宅区的戏,这个戏主要是男一小李你的,另外还有男一的父母、邻居,以上人员需要做好准备,熟记台词。等下场务会把台词分发给有关人员。其余人员则可以暂时放松一下。”
校园内部的戏拍完后,学校的那二十个群众演员基本上就没他们的事了,除非是需要补拍镜头。
第二天,李孝以及扮演柯景腾父母和邻居的群众演员便跟随剧组来到了事先就衙的住宅区,开始拍摄。而一些剧组的工作人员则开始在江大附中内撤场,并将产生的垃圾收拾运走。
剧中‘家里’的戏份也不是很多,一天便拍完了。接下来便是在火车站铁轨上的镜头。那也是剧中柯景腾向沈佳仪表白的时刻,最后还有一个放飞孔明灯的镜头。
随着孔明灯的渐渐飘升,镜头也随之拉高,最后定格在了沈佳仪写下的‘我愿意’那三个字上……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艰苦拍摄,整部戏的拍摄工作便结束了。拍摄完成后,便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最先当然是剪片,剪片又分为粗剪和精剪。所谓剪片就是将拍摄过程中那些多余冗杂的部分去掉,只留下有用的镜头。
经过粗剪和精剪的处理后,拍摄长度长达几十上百个小时的影片,最后就剪辑成了九十分钟或者一百二十分钟的影片。
剪辑完成后,影片便进入了后期合成阶段。这个合成包括配音配乐,特效炫技等等。这个时候,主要就是考验制片人的能力和水平了。
而在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吴秀珠、刘艺曦、江天星他们的什么事了。因此在8月14日,他们便回到了江城。而在此之前的6月初,江天星还趁着没有戏份的空间回了江城一趟,参加了睿宗五年的毕业生的高考。考完试后才重新赶回了剧组。之后在六月底李孝、刘艺曦、吴秀珠他们三人也回铜山参加了高一年级期末考。
而李孝却因为要拍摄《那些年》主题曲的缘故,没有跟吴秀珠他们一起回江城,而是留在了剧组中。
《那些年》电影的主题曲也是李孝‘写’的,而由于李孝之前便已经推出了两张单曲的原因,因而在制片人程楠的推荐下,余启宗最终决定《那些年》的主题曲也由他来演唱。
《那些年》的主题曲却是李孝直接从后世的那首《那些年》中照搬过来的,连音乐旋律都没有变一点。事实上,李孝每次听这一首歌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那是一种对时光流逝,只能在回忆中找回过去的点点片段的忧伤。
李孝只是清唱了一遍,余启宗便拍板决定采用这首《那些年》作为电影的主题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