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女镇长的固执己见(10)
贺新于是照镇长点的名单将学生的班别和姓名抄下来,然后到班上叫学生。
一会儿,十多个孩子全数到齐了。镇长就逐个问孩子的出生年月、住址、家长姓名等情况,发现这些孩子中除了个别学生对自己的出生年月记不清外,其他的情况与名册上的都相符。镇长让贺新将孩子再叫回班上,然后道:“个别孩子记不清自己的出生年月这在情理之中,除此外没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名册与实际情况都吻合,这很好。但要是自治区的专家来检查,我们也能保证册上的学生现在都在学校吗。”
贺新道:“不全能保证。”
贺新这么说,镇长便严肃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册上有名,而我们却找不出人来,怎么说是‘一个都不能少’?啊?”
“镇长你刚才点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那些学生名与人都对得上号,这其实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绝对的‘一个都不能少’那是很难做得到的。一是当时有的学生因病因事请假在家,二是确实有些学生因厌学或家庭困难一时没伙食费临时回去了。”贺新道。
“学生请假那是实际情况,属正常现象,学生也都留有请假条嘛。至于因厌学或家庭困难回去的,真有这些情况吗?”镇长问。
“当然有。”黄校长一点也不含糊的说。
镇长便没好气的道:“那这样怎么能够保证‘一个都不能少’啊?把情况说明白点。”
黄校长便举贺新这个班的几个学生做例子,还向镇长详细介绍了贺新和学校在这方面中所做的工作。
镇长听后肯定的道:“这说明我们的‘两基’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象贺老师等班主任所做的工作,我想这正是我们在‘两基’方面的事实材料,在上级检查时我们可以如实的反映,”她沉吟了一下继续道,“我相信这些正是我们‘两基’工作不可或缺的典型事例。”
黄校长边听边点头。
“但我们又绝对不能以此为理由,‘一个都不能少’毕竟是我们的硬任务硬指标,在这个事情上再大的理由都不能成为理由,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又百计千方’把学生叫回来这才算我们的‘本事’——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听镇长说,黄校长、蒙校长、贺新这几个学校领导额上立即冒出了冷汗。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事情不好弄啊!
黄校长见大家都不说话便道:“没伙食费这事都不好说,因为有的学生自尊心强啊!就如潘花那孩子。”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他让贺新跟镇长谈了潘花那孩子。
贺新便跟镇长详细说了女孩的情况。
然后黄校长继续道:“再说学生厌学,这事尤其令人头疼。因为有的学生属留守孩子,父母都远在广东打工,他们由爷爷奶奶在家里带,不少老人溺爱孩子,使孩子迷了上网聊天、打游戏、玩乐、吸烟、喝酒、打赌等恶习,不可否认有些根本都无心读书了……啊,总之,这工作做起来难啊!”
镇长听校长这样说,便冷冷的说:“我不管,再难也得做——‘两基’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工程,就如我们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的铁道,路途遥远。还有这二十多年来我们经济建设的道路上不也困难重重?”
镇长的态度让大家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
贺新便在心里感叹:“镇长的思想真‘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