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尸骨和佛龛
几个人围着骨架,李健拿手电向后面照去。
才发现,在骨架身后的洞壁上,有一个铁钩。
铁钩的钩子钩在那副骨架的腰骨上。
而另一端,深深地嵌在洞壁之中。
李健感到有点不寒而栗:“这家伙是死了以后被挂在上面的,还是挂在上面死的啊?”
没人可以给出答案,有这样一个人一这样的死法,死在这里,本身就很奇怪。
至于到底是死之前挂上去的,还是死之后挂上去的,没有人知道。
马和用手电仔细的在骨架周围照着。
周围竟然设么都没有。
马和点了点头:“我猜他是死后才被挂在这里的。”
李截头看了看马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马和耸了耸肩膀:“当然是猜的,你看看。
在这个骨架的周围什么都没有。
没有配饰,也没有衣物,你们想想。
在青藏高原上的人,都会随身带着很多的东西。
就算没有配饰,也会衣服。
你们看看这里什么都没有。
我看是死之后被挂在这里的。”
几个人点了点头,马和说的有点道理。
可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要把一个死人挂在这里呢?
李健刚要问这个问题。
就被马和制止了:“我知道你要问什么?
不过我也不知道了。
你自己想吧。”
李劫嘿笑了笑:“真是,我还没说你就知道了。”
马和笑了笑:“当然了,我这么了解你。
你一撅尾巴,我就知道你。。。。。。”
李健啐了马和一口。
才说道:“我们到了这里,就看到这么一个骨架。
真是的,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什么都没有。”
马和摇了摇头:“这里这么古怪,怎么会什么都没有、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而已。
别着急,再找找看看。”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带着疑问,向别的地方找去。
几个人向洞子的深处走去。
里面好像更加宽阔。
而且洞壁上也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在洞里面的洞壁上,还有很多的小洞。
不过那些小洞都不是很深,应该是供佛的佛龛。
李健皱了皱眉头:“这里怎么这么多的佛龛?”
扎西说道:“也许这里才是结古寺最原始的模样。”
李健看了看扎西:“你的意思这是最开始的结古寺?”
扎西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
寺庙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先有一个山洞,然后慢慢地有了香火,才建起了寺庙。
你看看这些小石洞,就是佛龛,用来供奉神像的。”
马和看着那些是佛龛发呆。
不知道在想什么。
车田千代发现马和有点不对劲,小声的问道:“马和君,你在想什么?”
马和回过神来,问道:“佛龛是做什么的呢?”
车田千代也被问得一愣,可是马上就笑了笑:“佛龛可是很有用的东西。
所谓佛龛,就是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一般为木制,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
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
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记载: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
现今各大佛教遗迹中,如印度之阿旃塔,爱罗拉,中国的云冈、龙门等石窟,四壁皆穿凿众佛菩萨之龛室。
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
其实简而言之,佛龛就是佛寺的的意思。
也就是神祗的居所。”
马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嘴里面喃喃嘀咕道:“居所,居所!”
车田千代知道马和又在思考,也没有打扰他。
自己打着手电,看着那些佛龛。
佛龛中没有神像,都是空空如也。
只有前半部还有着酥油和香灰的痕迹。
车田千代对身边的扎西说道:“这些神像都去了哪里呢?”
扎西笑了笑说道:“在藏区很少有石头的佛像,都是金属的,而且相对小一点。
更多的是唐卡。
那样容易拿走,很适合草原迁徙的特性。
所以,我想里面的不一定是佛像,很有可能是唐卡,现在看来一定是拿走了。”
车田千代点了点头。
逐个的佛龛自己的看着,生怕漏掉些什么。
几个人看了很久,并没有找到什么。
最后又把目光集中那个高大的骨架上。
李健上上下下的照着那副骨架,说道:“我看了半天,只有这里最可疑,别的地方什么都没有。”
扎西仔细的查看了一下那个勾着骨架的钩子。
钩子很粗。
只有一个。
骨架奇怪的保持着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很容易就会被打破,可是这样的保持也是很奇怪和很难得。
扎西看了看其他的人:“你们看只有这样的一个钩子。”
李健点了点头:”我们把他摘下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几个人看了看马和。
可是马和还在走神。
李健拍了马和一下:“和和,你在想什么呢?”
马和一惊,回过神来:“哦!怎么了?”
李健摇了摇头:“我说我们把这个骨架端下来,你说怎么样?”
马和这才又仔细的看了看,说道:“等一等,我们再看看吧。”
扎西退了一步。
马和突然发现,在这副骨架的前面竟然有一个印记。
一个长长的很深的沟。
马和奇怪地问道:“你慢看看,这是什么?”
几个人这才发现,因为刚才没有人注意地面。
扎西看了一阵,点了点头。
在印记的最下方站定,磕了一个标准的五体投地的长头。
整个人趴在地上,正好和印记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