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运用孙子兵法运筹帷幄治理泰国经济

告别泰王回到办公室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泰王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对泰国的复杂情况不了解确实是我的一大政治弱点,如果不能谨慎小心、冷静应对,反而急躁冒进的话,后果是不堪想像的。在政治方面毕竟我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毫无实践经验,泰国各地区差异又极大,假如是写作和教书之类我原本就熟悉和擅长的事情,或许我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放手去做,但是管理一个国家,而且还要管得好,决不可以在我的手里管出问题来,这就不是我一下能办得到的了,我想,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教书和写作那样张扬了,必须低调淡定,事事都要瞻前顾后、考虑周全才行。

那么用什么策略来治理泰国才好呢!突然,我脑海中灵光一现,咱中国老祖宗不是有一本享誉全球的[孙子兵法]么,它里面的内涵我可是津津乐道、欣赏之极啊!对了,我相信文化的相通性,能够被西方老外所理解的东西,也一定能被与咱中国相距不远的泰国人所理解。于是,我将[孙子兵法]的原文找出来,将其中最经典、也最适合泰国、更容易被泰国人理解的内容整理出来,还附上了我的个人理解,并请Tik帮忙,花了三个晚上,译成了泰文。第二天让工作人员制成了小册子,我要求曼谷所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人手一份,必须读懂、读透、熟记在心,最重要的是要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一夜之间,这本匆匆赶出来的、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册子就风靡了整个曼谷,在一个月内,更是风靡了泰国全国,不但是曼谷的政府工作人员,曼谷之外的泰国全国各地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做到了人手一册,甚至尊敬的泰王也知道了此事,让我给他送几本看看。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实在太供不应求了,我不得不动员我所熟悉的几家泰国出版社,帮忙连夜赶制这本小册子,这真是无心插柳柳却成荫啊!

【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计是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我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孙子先生告诉了我怎么审时度势、怎么用人,以及怎么揣测对方心理,这对我处理泰国族群矛盾大有益处。

【作战第二】孙子曰: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此计是说: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我向泰国富人征税正是运用了此计,印钞票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让富人手中的闲钱动起来,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当然这还需要伟大的泰王助我一臂之力呢!

【谋攻第三】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此计是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这正是泰王对我说的,我不了解泰国的情况就不要匆忙下决定,先熟悉情况再决定如何决策,还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收服人心要比动用强力更高明。我相信,这一点不仅对我治理泰国有帮助,对我的人生也颇有启发。

【军形第四】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2。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这一计是说: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够使自己不被战胜,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这一计是我这次参加泰国总理大选过程的真实写照,一开始我根本无法预见任何结果,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毫无胜算、必败无遗的,但是在Tik几个关键时刻的点拨下,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奇制胜!

【兵势第五】孙子曰: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我想,这一计是告诉我,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让那些有可能会反对我的人没有任何机会。

【虚实第六】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兵的性态就象水一样,水流动时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关键是避开设防严密实力强大的敌人而攻击其薄弱环节;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采取制胜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常胜;四季相继相代,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天的时间有长有短,月亮有圆也有缺。万物皆处于流变状态。是啊,这一计是告诉我,要以一颗平常心处理泰国复杂的问题,能尽力就好。

【军争第七】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这一计对于我处理泰国族群矛盾有相当参考意义,有时要安抚、有时又要施加压力,一切都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才是。

【九变第八】孙子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此计是说: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我不由得想起尊敬的泰王还有Tik对我的告诫,无论是处理泰国的族群矛盾还是向泰国富人征税,都一定不能急躁,要小心谨慎、冷静沉着、循序渐进才行。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火攻第十二】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没有好处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能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这一计是告诉我处理问题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随心所欲、意气用事,这不是我过去写小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得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尊敬的泰王负责才行。

我压根没有想到,咱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居然在泰国也可以这样火,我,笔墨丹青,又多了一本另类的“畅销书”啦,嘿嘿!这是借孙子的光啊,谢谢你,孙子大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