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解惑
夏连春呷了一口茶,清香馥郁沁人心脾,果然是好茶,他却不耐烦慢慢地品茶,牛饮了几口放下茶碗接着道:“我是一个浪子,无家可归的浪子,自幼就浪迹天下,早些年还去过海外,在那里见过一个番僧练过跟昆仑弟子使出来的差不多的这种功夫,练到极处,身躯软绵仿佛无骨,肢体可以任意扭曲。”
“缩骨神功?”陈抟道。
夏连春摇了摇头道:“不知道,那人是佛教信徒,好像来自天竺,这种功夫似乎是佛门功夫,那僧人管这种功夫叫瑜伽,是不是还有别的名称我就不知道了,跟缩骨神功不同,缩骨神功只能短时间施展,而且只是让骨骼收缩,而这种瑜伽功夫却不受时间限制,而且关节可以反常地扭曲。”
“瑜伽?天竺?那么天竺国在哪里?”季云子蹙眉道,他云游天下却从没听说过有这种功夫,不过看这人又不像是撒谎,因为佛门是番邦的宗教,信奉的是如来佛祖,已经开始在西秦帝国传教了,也有些云游的僧人到中原来,如果说昆仑的人是从番僧那里学到这种功夫倒也说得过去。
夏连春知道印度也是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所以在这个历史时空应该也是存在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仍叫天竺或者是印度,他,只好含含糊糊道:“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方言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称谓,是不是有别的叫法就不得而知了,天竺国在神州极西,那里佛教好像很盛行。”
天道宗众人听到这里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对这种功夫了解不深,下午的两场比赛多半就会输掉,昆仑如果得到了道门盟主的地位,到那时候西秦帝国如虎添翼,则大顺危也,只怕是中原的百姓又要饱受刀兵荼毒了。
夏连春没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所以没考虑那么多,看天道宗等人灰头土脸的样子,他有些担心自己押的那两千两银子,如果天道宗输了,自己岂不是血本无归了吗?不行,为了银子也不能让天道宗输了,老子还没有赌输过,想到这里,他接着道:“我见过的瑜伽不知跟昆仑弟子使出来的功夫是不是同一种,我想即便是不同也只是大同小异而已,那种瑜伽功夫也没那么厉害了,只要对它有所了解并不难对付。”夏连春说得轻描淡写,天道宗诸人的精神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他接着道:“第一次见这种功夫觉得很震撼很神奇,你想想一个人的脚板向后一直可以碰到后脑勺,就像这肘关节也可以向外拐,昂藏七尺的汉子可以可以钻进一个酒坛子里去,够可怕吧,但是见多了就不怕了,那里的人从小就连这个,小时候骨骼有韧性容易练些,甚至许多妇孺也会,这种功夫见多了其实就稀松平常了。”
众人听到这里对眼前这个样子猥亵的汉子的印象大为改观,真是人不可貌相,此人寥寥数句就让人对这种怪异功夫的畏惧减低不少,而且听他的口气似乎有破解之道,人人平心静气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夏连春也没有再卖关子,他脑海中把自己在电视上和书上了解的有关瑜伽资料整理了一下说了出来:“瑜伽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功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肢体的柔韧性,包含肢体和肌肉的伸展、力量、耐力和强化五脏六腑尤其是心肺功能的练习,通过提升人的意识,来协调促进整个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瑜伽’一词是佛教梵语,其含义就是‘结合、和谐’,这种功夫练到最高境界就能达到肉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
“这种功夫内外兼修那岂不是很厉害了?”凌彩云道。
夏连春看众人的表情似乎心中都有此疑惑,就笑道:“呵呵,这种功夫旨在强调开发人的潜能,而个人之力毕竟有限,不同我们道门的内功博大精深,可以吸纳天地日月之精华,可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间的能量那是多大,简直是浩茫无穷尽,一个人的力量与它相比简直是萤火与日月争辉!所以瑜伽根本无法跟道门的神功相比。”
众人都是一脸的兴奋,没人注意到他刚才说了句“我们道门”,他自己却有些醒悟,急忙又道:“这种功夫要从小练起,昆仑弟子早错过了最佳的练功时机,只不过是练了一点皮毛,他们突然使出来显得诡异让人难以提防而得逞了,天道宗弟子只要无畏无惧,躲不过去怪招就不躲不闪,你打我一拳我就挨了,同时我踢你一脚你也躲不过去是吧,他的怪招运用不熟悉,力道必然弱些,到最后吃亏的必然是他。”
“好,说得好,以我之熟招攻敌之疏招,先就立于不败之地,倘若内力再强些就一定会能打败对手。”陈抟作为一派至尊,平时沉稳内敛不苟言笑,这时候也喜动颜色。
天道宗众人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有了对付怪异功夫的办法,剩下的两场就一定不会输了,因为服了上清归元丹的华山弟子的内力一定不逊于昆仑弟子。
“多谢这位少侠的指点,天道宗如若获胜,大顺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少侠的功莫大焉,请受贫道一拜。”陈抟站起来一揖,对夏连春的称呼也变了。
被道门至尊天下第一的大宗师行礼那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如果传扬到江湖上立刻就身价倍增,夏连春为她天道宗授业解惑,也当的重谢,但是夏连春如何敢受昔日掌教师伯的礼,如果被师傅知道了还不灭了自己,他急忙跳起来侧身闪到一旁:“使不得,使不得,老前辈要折杀了小子。”
陈抟见他执意不受礼只得罢了,天道宗众人也觉得以陈抟的身份地位向一个江湖无名小卒施礼有些不妥,见他避开了才松了口气,但是江湖上讲究个恩怨分明,受了这等大恩,如果没有任何表示更是不妥,众人正在思虑,忽听季云子开口道:“少侠是天道宗的恩人,如有什么所求,只要不违道义,贫道必不推辞。”
季云子思虑周密,怕眼前这人携恩图报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所以就先限定不违背道义之事,而后又说自己,不提天道宗,表示不代表天道宗许愿,这种说法实在是高明,等于是用一己之身来全天道宗之义,陈抟等人也都微微颔首,暗道季云子分寸掌握得好。
(天竺是印度之古称,大概从唐朝时开始的。西域记曰:“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小说不是历史,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