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帕提农神庙
早上,林红起得很早。
或者说,根本就没怎么睡。可是精神还是很好。
不过是一直惦记着金强。
其他人也都陆续起来。
几个人带好东西,又开车向卫城去了。
在车上几个人简单的吃了点东西。
马青对林红说到:“林红,那里可是景区,我们恐怕不好动手吧?”
林红一边开车,一边说道:“不知道啊,先确定位置再说吧。”
车开到了卫城景区的停车场,几个人没有下车,马青打开了电脑确定位置。
经过地图代入,可以确定,钥匙就在帕提农神庙里面。
具体的位置,只能上去找了。
林红招呼一声,四个人下了车。
徒步向卫城的顶端走去。
帕提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
昨天几个人已经去过了。
可是并没有仔细的查看。
现在时间还很早,几乎没有什么游人。
四个人在晨风中,向处卫城最高点的帕提农神庙走去。
阳光正好照在神庙的顶上,几个人抬眼望去,好像神庙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无数的光柱透过神庙柱子间的缝隙照射下来,把神庙映衬的神秘感极强。
好像有无数的神秘事件等待着几个人去揭晓。
不觉中四个人加快了脚步。
终于来到帕提农神庙的前面。
这座神庙是卫城中最雄伟的神庙了。
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
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八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十七根,东西宽三十一米,南北长七十米。
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
山墙顶部距离地面十九米,也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十九比三十一,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难怪它让人觉得优美无比。
柱高十点五米,柱底直径近两米,即其高宽比超过了五,比古风时期多利亚柱式(三种希腊古典建筑柱式中最简单的一种)通常采用的四比一的高宽比大了不少,柱身也相应颀长秀挺了一些。
这反映了多利亚柱式走向古代规范的总趋势。
帕特农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
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三层台阶上,玉阶巨柱,画栋镂檐,遍饰浮雕,蔚为壮观。
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四十六根大理石柱环绕。
潘太里科大理石色白,相对帕罗斯岛上的优质大理石来说略显粗糙,所以这里的帕罗斯大理石仅供雕塑使用,光滑和无瑕的质地使它显得尤为珍贵。
柱间的用大理石砌成的九十二堵殿墙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和珍禽异兽。
神庙有两个主殿:祭殿和女神殿,从神庙前门可进祭殿,踏后门可入女神殿。
在东边的人字墙上的一组浮雕,镌刻着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神之王宙斯头里诞生的生动图案;
在西边的人字墙上雕绘着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雅典守护神的场面。
这场面吸引了尕娃,尕娃指着这个浮雕说道:“你们看,这个浮雕很是生动,讲的就是雅典娜和波塞冬斗法的故事。”
祭殿的外面的腰线上镂着雅典娜节日的游行盛况:有欢快的青年、美丽的少女、拨琴的乐师、献祭的动物和主事的祭司。
神庙之中,也有很多的浮雕。
浮雕都是极其精美。
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
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
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
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
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
艺术家把160米长的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
起点在庙西南角上,这儿表现公民群众准备跨鞍上马,然后在长长的南墙和北墙上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
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着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
浮雕的终点直接位于神庙的大门,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
在现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处。
特别是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
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
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他们在向前行进的态势中有跳跃、飞奔、暂歇、举步、备鞍等各种动作,更不必说身形面容、个性气质等差异了。
整个浮雕有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相比之下,从容缓步的少女则带有一种安静庄重、雍容华贵的古典风韵,后人把它形容为“伟大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
少女们或单独或结伴而行,还有男性长者对她们指引训示。
通过细密如丝线的衣褶,艺术家把原本单调的构图处理得满壁生辉,突出了少女们文静贤淑的风度和坚实健美的体形,有把她们表现得如同圆柱的凹凸纹一般挺直,使浮雕带从南北两面汹涌而来的游行队伍由喧嚣一转而为叩拜入殿时的虔诚肃穆。
几个人仔细的看过了浮雕。
都沉浸在浮雕画面中。
老梅啧啧说道:“这希腊人也够细致的。
这浮雕做得也太精致了。”
马青看着大厅,说道:“欣赏完了,快点找钥匙吧。”
几个人这才想起钥匙的事情。
再看看这大厅,很多的柱子都倒下了,一片残破的景象。
老梅叹了口气:“这也和圆明园差不多了,几经战火。
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了。”
尕娃说道:“是啊,很多的更加精美的残片都被与那亡国外了。
原来这里还有一个雅典娜的雕像。
我想如果真的有钥匙,一定在那个雅典娜雕像的下面。”
马青点了点头:“嗯,很有可能。可是那个雕像应该在哪里呢?”
林红,前后看了看:“我想,应该在门口。到后墙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上吧。”
马青点了点头:“对,应该在那里。”
几个人目测了一下,找到了大概的位置。
老梅和马青蹲在地上,仔细得察看着周围的环境。
地面上都是巨大的石块。
确实在大概黄金分割点的地方的石砖,比别地方的石砖下沉了一些。
老梅指着那地方说道:“你们看,这里有点下陷。
可见以前上面有东西。
不是上面的重量大压下来的,就是,原来在这里建造了基座。”
尕娃说道:“这里原来的雅典娜像是木胎的,虽然有十二米高,并且身上镶嵌了象牙和黄金,可是重量不会太大,这里应该是安放基座的地方。”
几个人向上看去,想象着那尊雕像在的情况。
上面的建筑基本都是为了配合那尊神像,前厅用两层多利亚的柱列围绕巨像的左右和后方。
上承屋顶,旁开空廊,这样更能衬托出巨像的高大,而它们的檐部也大大简化,只有额枋而没有三陇板和间板。
像之前方直到大门为一片空白,不置任何杂物,却在靠近巨像基座处挖出一个长方形的坑。
老梅指着长方形的坑说到:“这个坑是干什么的?”
尕娃想了想说道:“这原来是一个水池,利用池中之水反射从大门而来的阳光,使金光闪烁的巨像更显富丽堂皇。”
老梅点了点头:“这些希腊人真是用心良苦。
可是钥匙是在底座的下面,还是在水池子的下面。”
尕娃,说道:“根据记载,和前厅隔开的后库才是真正的宝库,用来存放雅典海上同盟各邦交纳的贡金。
那里也是可能存放要是的地方。”
老梅笑着摇了摇头:“不可能的,那里的东西早就被劫掠走了。
如果钥匙在里面,早就没了。
我看还是在基座下面的可能性大一点。”
林红看了看说道:“用我这个微型探测器试一试吧!”
说着把探测器拿了出来,在地面上探测器来。
可是过了一会儿,林红失望的摇了摇头:“不行,不太好,好像什么也探测不到。”
老梅撇了撇嘴:“当然不行,那种探测器最好可以在地下制造点震动,现在这样子,当然不容易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