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京城?皇宫?”我呐呐的低语着,随即接过了乔宁递过来的首饰盒,“多谢乔大哥了。”

“小姐客气了,乔宁没有帮上什么太大的忙,还望小姐见谅。”

“乔大哥,客气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有价值了。”我摩挲着手中的首饰盒,心中的疑问一次次的扩大。

现在的我终于能肯定我是失去了记忆,以至于我为什么会从悬崖上落下来,想必和什么江湖恩怨或是权贵斗争脱不开关系。只是这两根簪子对于我来说也许是唤起我回忆的重要线索。

若是我可以去京城的话,是不是就能离找回我的记忆更进一步了呢!只是这人生地不熟的,谈何容易呢。

不过。。。也许尘瑾可以帮我。

轻轻的推开书房的门,身着雪衣的男子就这么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淡淡的阳光笼罩在他身上,脱俗的不沾染一丝尘埃。只是那好看的烟月眉轻轻蹙起,一脸凝重的神情。

“尘瑾,这么了?是不是有烦心的事儿?”我走过去,将手中的首饰盒放下,轻轻执起了平摊在桌上的浣溪笺。

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由于前方战线吃紧,军粮供应不上,朝廷国库亏空,要求欧阳家马上拿出一千万两银子捐供给朝廷,作为支援前方战线的军粮供给。

一千万两。。。这笔数目也太多了吧。

据我所知,在宋代,官员的俸禄算是比较丰厚的,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外,还有绢绫罗绵等以及职钱、公用钱、和仆人费用等。(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板,而一两银子相当于两千个铜板,也就是两贯钱。这样换算出来,宋朝最高的文散官每月的俸禄是60两银子。)

而明代官秩分为九品十八级,俸禄也据此分为十八等。正一品每年禄米1000石,俸钞300贯,从九品禄米60石,俸钞30贯。

清朝立国之初,官员的俸禄也很少。在京文武官员每年的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另按俸银每两给俸米斛。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如此看来,历代的朝廷俸禄都不是很高,这君凌皇朝想必也是一样,如今朝廷开口就要一千万两,当真是狮子大开口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