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密会南王第6章 赵姓书生
那些强盗在匪首的一声令下,骑着马,挥舞着马刀,冲了过来。林海峰喊道;“杀。。。”说完开始用冲锋枪射击起来,在几个点射过后,跑在前面的四五个强盗,就摔下马来。
猛失也和那卫兵开起枪来。后面跟上来的强盗,也都摔下马下。有些强盗的马被打伤,一下就从马前戳了下来,滚在地上,十分狼狈。
那些强盗还没见过这么厉害的武器,吓得调转马头,开始要逃跑了。那个彪形大汉喊道;“跑个鸟啊,给老子冲。”那些强盗又开始冲了上来,林海峰看这些家伙是找死来着,也就不客气了。又连着几个点射后,那些强盗又是翻身下马,死伤不少,只剩下十几个强盗了。
那个彪形大汉,一看实在是打不过,只好喊道;“兄弟们,撤。”林海峰看那匪首要跑,端起枪,瞄准那彪形大汉,“嘭”的一枪,子弹一下就穿过那彪形大汉的后背。那匪首大喊了一声后,翻身落马。其他的那些强盗慌忙的四散逃去。
林海峰看那些强盗都跑了,只有几个受伤的强盗,在地上喊叫着,估计是伤的不轻。那些强盗在地上,看见林海峰他们,骑着马走近,吓得面如土色,身体在疼痛中,加上畏惧,在不停的打抖,不停的在地上往后挪动。
林海峰骑在马上,马绕着那些强盗不停挪动,铁蹄拍的地上“啪啪”作响,这些轻微的动作,都把那些强盗吓得不停的抖动。林海峰喝道;“你们做什么不好,非要做强盗,现在知道杀人不是好玩的事情了吧。”那几个强盗在地上喊道;“我们也是没有饭吃,才出来做得,求大爷饶了我们吧。”林海峰实在不忍再杀他们,就在马上喊道;“给我滚,下次在让我看见你们杀人,决不轻饶。”
那几个强盗,才相互搀扶在一起,捂着伤口,慢慢离去。
这时前面的那些强盗呆过的地方,还有一匹马,马上绑着一个人,那人再喊;“大爷,救救我吧。”林海峰这才注意到哪里还有个人。林海峰他们策马上前,把那匹马围了起来。
林海峰道;“这位兄弟,是怎么回事。”那匹马上绑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面相英俊,凤眼悬鼻,红唇白齿,一副书生打扮。那个年轻人道;“我是被强盗绑了换钱的,要我的父亲来交赎金的。”林海峰心道,原来,这种下三烂的东西,古代也早都在干着来吗。
林海峰吩咐卫兵给那年轻人松绑,那年轻人在马下,活动活动手臂,给林海峰行了礼,道:“谢谢这位大爷救命之恩。”林海峰笑道;“不用谢,都是顺手的事情。”那年轻人道;“哪里,哪里,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知这位恩公贵姓,在下以后也好记下恩公名讳。”
林海峰笑道;“我叫怪鸟。”那年轻人一听,觉得奇怪,哪有叫这样的怪名的。不过还是回道;“恩公怪鸟在上,在这里受我一拜。”说着就跪了下去。林海峰在马上也不好扶他,只好由他去了,在马上道;“别,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年轻人起身道;“应该的,我的家就过了河,在往前走个两里地就到了。恩公要是方便的话,就到我家去坐坐吧。”威羽道;“好啊,这几天走路都累死了,刚好可以休息一下了。”慕斯也道;“太好了。”林海峰一看舅子哥和老婆都说了,就到;“好吧,那就打扰了。”那年轻人笑道;“哪里,我真是荣幸之极,恩公,请。”
那年轻人骑上马,带着林海峰就往他的家走去了。林海峰在马上问道;“这位兄弟,我们说了半天,还不知道这位兄弟贵姓来。”那个年轻人笑道;“免贵姓赵,字浩天,名玉琢。”林海峰一听,吓了一跳。
在这里,林海峰是第一次,有人是这样起名的,这里都是些怪名,没有什么个固定的叫法,比如,慕斯就没有跟家族的姓氏起名,按意思是叫宝儿,至于威羽则带有姓氏在里面,也是怪姓氏,只是译音,真实的翻译是威是姓氏,羽则是飘的意思。这个年轻人怎么会有我们古代中国的姓氏。林海峰奇怪极了,难不成这个家伙也是从我们哪里来的。
这时,在一边的威羽,一听赵玉琢自报家门,不由心里一惊,脸上露出不自然的神色。在马上干咳了一声,笑道;“喔,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赵氏学府啊,失敬了。”
林海峰在一旁有不由愣了起来,怎么这个赵玉琢还有什么深远身世吗,就到;“这位兄弟是书生吗。”
赵玉琢回道;“是的,我家世代教书,朝廷大多文官都和我家都有些渊源,所以知道我们家族的人就很多了。”
林海峰心道,这个赵玉琢既然有百家姓的姓氏,说不定还是汉人来,就道;“喔,那你们是什么民族。”
赵玉琢笑道;“这里只有我们这一片是汉族。”林海峰不由的叫了起来,喊道;“啊,我也是汉族。”
赵玉琢奇道;“不可能,我们这里的汉族,都是姓赵。”林海峰急道;“那你听说过百家姓没有。”那赵玉琢道;“没有,没听说过,回去问我的父亲,他可能知道。”林海峰急道;“那就快走,到你家问问你父亲。”
正说着,已到了封水河边的那座桥了,林海峰在桥上看到,桥下波涛汹涌,水很大,激流湍急。两岸刀锋似的切开山石,岸上怪树连连,树上猿猴跳跃,风景别有一番风味。林海峰不由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竟有仙境般感觉。
在过了桥,下了官道,往前走了两里地,远远看见在一片竹林里,藏着一座大宅院,旁边有很多小的农家,赵玉琢道;“这就是我的家了,恩公请。”
到了赵家府邸,林海峰看见,在府门的正中悬挂一副大匾,上面书写着几个大字,赵氏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