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军之痛

这组坐标数据由网军转给第二炮兵司令部,最后承担攻击这处特定目标的任务交给了装备DF-27导弹的第37旅。旅旅长接到任务后亲自带领作战参谋从天军数据库下载了由我国数字测控卫星获得的最新东京市城区数字地图数据包。打开数据包,根据这组坐标找到测控点及那栋小楼,精确测量出测控点到小楼中心的修正坐标值,获取了小楼中心的精确地理坐标数据,再将DF-27导弹发射阵位的地理坐标数据,攻击目标的地理坐标数输进弹道计算机,选择天顶攻击模式计算出导弹飞行轨迹,再计算出发射后依据飞行轨道必须进行的导弹飞行控制数据,形成一个攻击任务数据包,保存在旅局域网的数据库中。当二零一×年十月四日早晨,及中日战争开始的第二天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前一天的战果进行完战损评估,开始进行第二天对日本作战时,欧阳民生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第二炮兵攻击位于日本东京的那台日军专用互联网根电脑。(日军将失去与世界各国的互联网通讯,其通讯手段瞬间就会倒退回去四十年。)这是全面攻击日本本土的前奏曲,从××旅接到攻击命令到完成摧毁整个小楼,只用去了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DF-27导弹从四川某山区一个煤矿的厂区发射,飞行三千多公里接近东京时向上拔高后调头朝下,直直的从小楼的天顶以一万多公里的时速正正的砸中小楼,导弹的巨大动能加上三百公斤的高爆炸药爆炸的结果是,整栋小楼,楼中的根电脑都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弹坑。直到这个时侯日本警视厅才明白之前发生在旁边大楼里的三条命案不是那么简单一回事。

琉球日军南线战区指挥部河源太郎上将是日军信息战专家,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一直从事信息化战争的研究,从战斗部队基层军官做起的他,经过多次在军事学院充电,研修。从组建信息化作战部队,到信息化部队的集成作战,从单一的小部队训练,到大部队的合成军事演习,最后到战区一级的信息化网络中心战主指挥官,可以说他是一个深韵信息化网络中心战优缺点的将才。此时的他在自己的指挥部中,看着墙上那个失去了网络根电脑支撑;又失去了太空百分之八十信息获韧交换能力;还不能象从前那样可以从远程预警雷达处获得支那内陆航空兵战机飞行信息的大型显示屏,心中的悲凉浸痛骨髓。开战仅仅十几个小时,大日本皇军就失去了当今现代化战争的根本,没有了全域信息感知力,缺失了快捷的信息交换能力,就连他所辖部队各个信息、武器平台获得的信息都不能快捷的相互传递。他对战争的进程茫然了,不知道接下来的战争该怎样打了。十几个小时前,双方的态势、兵力位置清楚地展现在他前面的大屏幕上,是他亲自下命自己的两个海军集群向支那东海舰队发起了超饱和的导弹攻击,命令自己统领地航空兵集群战机起飞去攻击支那军队。那时他能看到天空中有多少支那的战机,就连位置、高度、航向、航速、机种都一目了然。海面的运兵船队、海军集群各舰也是清清楚楚。现在这些都成了过去式,只能依靠陆基防空网的雷达看到六百公里以内的天空中有些支那空军的亮点了。手中虽然还有几架预警机,但大型的E6不敢随便起飞,那会成为支那导弹的靶子,起飞就无回了。小型的预警机虽能在天上转动,却也不敢飞离冲绳防空网之外,它雷达功率不大,探测的距离自然也不远,只能提供预警机周围八十公里海面和三百公里空中的情况,好在此时该区域内除了自己战败返航的舰只,还没有出现支那的战机和军舰。这一点点可怜的信息,咋能满足网络中心战所需的海量信息,就连中等强度的信息战都不能满足。该怎么办呢?

河源太郎在自己的军事词典中搜索着一个一个的单词。他是战区最高指挥官,肩上负有大日本南线安全的重任,不论如何,都有责任将这一个个的单词连成句,组成文章。大日本皇军的荣誉感,激起了心中的斗志,大东亚共荣圈的宏图大志是不能实现了,但国土却不能在自己的手中丢失。本土的防御网决不能在我这里撕开。不幸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中的突破口,恰恰在他这个战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