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小说 > 裂地擎天

第七十九章 黎明之前

天近黄昏,夕阳低垂,在灌兜山顶铺下一层金黄色的匹练。山风微微,温暖和煦,与午时的燥热相比竟是如此的惬意悠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老夫于这清泉镇扎下根来,算来也有二十余年了,可这面前之灌兜山脉,却怎是百看不厌啊。不识真面目,不识真面目啊,这大自然之幻化无穷,岂是我等浅薄之人可以参得透呢?徒劳无功,徒劳无功啊,哈哈哈!”祈忻拄着一根杖藜,缓缓步出校门,在他身后,两个年富力强的粗陋汉子微微弓着身子走在他的身后。

“校长老爷可是说笑了,这世界上可还有您老人家参不透的事情吗?要是这样的话,那孔老夫子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吧。”其中的一个粗壮黝黑的汉子笑着道。

“哈哈,他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他和我一样都不过是个老迂腐罢了,又怎能知晓这自然界的无穷奥妙之所在呢?”祈忻一边笑着道,一边拄着那根佝偻的仿佛自己的身躯似的手杖,缓缓而行。

身后两人知道他是自嘲,便也只能“嘿嘿”地傻笑着,不置可否。

“你们俩啊,往后就不用上来迎我了,就在下面老李的茶摊上喝两杯茶,闲聊几句,不也是很好么?”祈忻说道。

“这怎么好,我们俩本意是将滑竿抬上山来的,可布先生说你想上山下山活动活动筋骨,所以就作罢了,这样我们本身就很不好意思了,毕竟您的年纪都这么大了。”其中一人道。

方才他所说的滑竿,乃是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的担架,中间再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前面垂着脚踏板,人坐在竹椅中,可半坐亦可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这种坐轿简单方便,又不失舒适安全,西南各省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滑竿最为盛行。

“不用这么麻烦,不用这么麻烦,我这么一个老朽,白白浪费了你们两个青壮劳力,于心不忍哦。惭愧,惭愧啊。”祈忻连连摆手道。

“呵呵,哪里,哪里。我们也只是下工后,顺便来接您老而已。”那黝黑粗壮的汉子笑着道。

“咦?”祈忻皱了下眉头,朝着门口其中的一块乌黑的巨石望过去,只见一人多高的乌黑岩石此时已是裂痕密布,大小不一的碎屑洒落满地,竟是也堆砌了一指多深。祈忻转过身去,向校门的另一侧望了望,只见另一块巨石如是无别。

祈忻嘴角微微颤抖,却终究是一句话也没说,直站在那儿愣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地向一块巨石走了过去,伸出手来,轻轻地掰下一块来。

“怎么了?校长老爷?”身后一人小心地问道,“吆,这岩石怎么碎裂了?这乌黑颜色的,倒也不是常见,是玄武岩么?”

“不是吧,倒像是特殊的页岩。嗯,不过看着也不像。”另一人说。

“哪里会是这等普通的岩石,这个不是本地产的,应该很贵才是吧。”先前那人说,言毕不禁看了看祈忻。

只见祈忻将杖藜紧紧地握着,手上青筋暴露,将杖藜另一端深深地拧进泥土里。

“校长老爷?校长老爷?你没事儿吧?”那人看着祈忻,不禁内心一惊。

“哦,没事儿,没事儿。”祈忻忽又叹了口气,朝身后连连摆手,神色黯淡。

“没事儿的,走吧。”祈忻握着杖藜,缓缓向山下走去,“没事儿的,没事儿的。”祈忻自言自语着,他的脚下,一条斑驳的青石板小道,蜿蜒而下,似乎并不知通向哪里一般。

这条熟悉的小道,是不是会忽然有一天带着人们,通向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呢?山岚轻咽,晃得两旁的樟木子瑟瑟作响。

祈忻这次并没有让人将他抬到家里,而是中途在小镇街上停了下来。人们见着他拄着拐杖走到一个冷清的卦摊儿跟前,摆摊儿之人鹤骨仙风,道貌岸然,身边一张“仙人指路”的旗帜迎风招展,原来正是那“不务正业”的老晃……

灌兜山,九黎寨。九黎王东葛丹正站在那大寨之中的一片竹林之前,静静地向着山下眺望着。在他身后,启幕西双手叉在胸前,依旧是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只是他偶尔回转过身看看,也像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似的。在他们旁边,一条清澈的小溪水击打着岸边光滑的岩石,激起卷卷白浪,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忽然,只听得附近的竹叶一阵瑟瑟地作响,一个壮年男子便是不知自哪里飘身下来,一下子跪在了东葛丹身后,低头朗声道:“报告大王,这是刚刚完成的有关于这一连几日地下测绘的折子,属下已经取来了。”

启幕西见状连忙走过去接过了那人双手高高托起的一柄卷轴,又转手递给了转身过来的东葛丹。

“好了,那你下去吧。”东葛丹淡淡说道。

“属下告退!”那人答应一声,便又纵身一跃不知去了哪里。

“唉!”东葛丹目光在那卷子上移动良久,终究还是缓缓叹息一声,将那卷子合上,单手递给了一旁的启幕西。启幕西接过重又将它摊开,粗粗看了一遍。

“没想到情况竟然如此严峻。”东葛丹自言自语道。

“是啊,寨子下面,竟然是十有七八都空了,万一天地突然震动,我们的那些普通寨民可是难逃一劫啊。”启幕西合上了卷子,亦是缓缓叹息一声。

“到时候,天崩地陷,即使是以你我的道行,又能有几分死里逃生的把握呢?”东葛丹说话间眉头紧锁,两边略微花白的几缕鬓发也在轻风的吹拂之下变的絮乱起来。他看起来竟是从未有过的疲倦与憔悴。

“黑玄石碎落,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应该就是这最近一年才开始发生的事情。”启幕西说。

“十五年了,十五年相安无事,倒也是挺久了。”东葛丹负手望天,倒是突然间说出这么一句看似没头没尾的话来。

“属下无能,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没有找到丝毫线索,有违大王器重,还请大王降罪!”启幕西闻言随即单膝下跪,神情严肃。

“起来。”东葛丹伸出双手,将跟前的启幕西扶了起来,道,“我终于明白,这蚩尤石出世,乃是天运定数,不是你我凡人可以阻挡得了的。看来,此场天劫难免,我们暂且就尽人事以待天命吧。蚩尤石的下落以后不要再去查了,时至今日,大寨中稍有道行的巫师死的死、伤的伤,就算是我们找到了它,想必也是奈何不了它了。我们就静静地等着它来好了,等着它带来的一切。”

“是。”那启幕西答应一声,有顷,便又是开口问道:“那现如今,寨子中的村民该如何安置呢?是不是要迁移到山下去呢?”

“不用。”东葛丹摆了摆手说,你莫要看这寨子之中的围墙低矮破旧,它却是我九黎族人民心中最为坚固的屏障。几千年了,世世代代的九黎寨子弟都是不曾离开过这个寨子,一旦我们将他们集体迁移出去,那么严重的恐慌就会像瘟疫一般迅速在他们中间蔓延开来。到时候,任何的一丁点火星都将点燃一场灾难。”

“可是,这卷轴上又说……”启幕西欲言又止,分明是对这此时九黎寨子弟的安危感到担忧不已。

“当然不能袖手无事,根据这卷轴上所说,这大寨西北一角底下不是黑玄石构造,尚且与原先没有二样,不过地势有限,让大家先都搭上帐篷,暂且安置在那里吧。”东葛丹说。

“是!”启幕西点头应允道。

“还有,通知十二洞主,让他们便宜行事。将事态情况也通告给彝、苗、瑶、壮等族。”东葛丹又说。

“是!”启幕西答应道。

“去办吧。”东葛丹说。

“可是。”启幕西似是有所疑虑,开口问道,“那汉人可否还要通知呢?”

黎汉关系虽然毫无疑问是九黎寨对外最为重要的民族关系,但是多少年来的恩怨纠葛,却是令的那东葛丹心中对于汉人没有多少好感,反倒是启幕西多年来致力于情报工作,结识了不少品德高尚、行事磊落的汉族人士,因此对着汉人印象相对来说更好一点。

“汉人自视甚高,向来是看不起我们,他们不会相信的。”东葛丹冷冷说。

“可是阿木他还在清泉镇地界,万一……”启幕西又说。

“若他无福,将来做了我九黎族的君王对大家也是一个拖累,不用管他。”东葛丹面无表情地说。

“是!”启幕西常年跟随在东葛丹左右,又如何能够不明白他的心思?知道强拗不得,便也只得答应一声,转身往后走去。

“等等。”却是东葛丹又开口说道,“这清泉镇地处平原,情况该远没我们这里复杂才是,你派人将这柄卷轴送与那胡三民,告诉他如果他有兴趣,就也在自己的地盘上测一测吧。”

“遵命!”启幕西转过身接了那柄卷轴,再不迟疑,飞身而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