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里之外

逼退美军后,中美两国国防部长、两国元首迅速通过热线达成两军在全球停战的协议。欧阳部长将作战重点转向日本军队。在率先发动太空战摧毁日军在轨的近一百颗卫星,并用东风-27长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灭掉日军的全部导弹及发射阵地、生产工厂后,已经从战略上掌握了中日战争的主动权。欧阳部长抽出一点时间询问军生、施海龙撤退的情况。

第一集合地点,军生一行在一个山洞中更换上了红外隐身服,背上装有潜水服的背包,带着步兵武器向海边进发,他们都知道兵贵神速,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远离攻击阵地,才能相对安全。但是美澳军毕竟是信息化、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军队。澳大利亚在接到美军基地的救援信息后,立即向美军基地派出了陆航直升机赶赴美军达尔文基地。驻守达尔文卫星地面站基地的美海军陆战队官兵,在查明受攻击情况后,判断是遭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的远程奔袭。通讯设备全部被毁,而军人营房却没有受到一点损失。心高气傲的美国人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们登上澳大利亚军队的直升机,在这个岛的丛林上空反复搜寻,一心要找到中国特种兵,比个一见高下。澳大利亚陆军航空兵,认为自己的国家遭到了侵略,气比美军还甚,调集了大批的武装直升机赶到这个岛,要消灭一切胆敢擅自侵入的外来者。

直升机的轰鸣声早就传到了军生的耳中,但轰鸣声都在远处。穿行在丛林中的中国特种兵没有受到直升机的轰鸣声干扰,继续在林中快速行进。按计划急行军六个小时,赶四十公里路到海边,下海后潜泳四公里与接应潜艇汇合。随着离海边越近,直升机从海边掠过的声音越清晰。在他们前方预定下海的地方,直升机掠过的时间间隙大约是五分钟。作战股长在军生耳边轻声说到:“团长,丛林边到海的距离大约有二百米,浅水区达到能潜泳不被直升机发现的距离至少一百米,美军直升机巡逻间隙时间大约是五分钟,时间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你看怎么办?”军生:“离汇合的时间不多了,不能等。我去引诱直升机,分散它的注意力,你带三个人,一共四支狙击步枪,在离我四百米的地方,一齐射击争取干掉它。如果不行,我们六人还有机会干掉它。相互间距离拉大一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伤亡有限。”作战股长:“团长我去引诱,你带狙击步枪去打。”军生:“你是全团的枪王,你不去,谁去?如果不能一枪解决问题,让他叫来一群直升机,就一个都走不掉。具体怎么打,到了海边看看再说。”作战股长:“团长,你的狙击枪射击也不弱,还是你去打吧。”军生:“不要多说执行命令。”

来到距预定下海的地点还有三百米的地方,军生示意队员们隐蔽,自己用夜视望远镜向海边观察,透过丛林的缝隙看到的情况比他们预计要危险很多。当初选择这里上岸,就是因为这一片海域的浅水区没有林立的礁石,太平洋汹涌的海浪不会将人重重地甩在礁石上,适应人游泳上岸和下海。如今这一特点被美军发现了,派了两架直升机在这一片海滩戒备。一架在低空巡逻,一架停在海滩中心地带,可恶的是还有一个班的海军陆战队。十个人要对付两架直升机和一个班的海军陆战队是非常难的。身上的隐身服只能对付红外成像设备,不能对付美军的夜视镜。现在还要加上必须迅速解决战斗。战斗开始美军必定呼叫援兵,必须在援兵到达前结束战斗并且下海进入深水区潜泳。否则援兵一到,就别想再走了。搞不好还要连累来接应的潜艇,那样损失就大了。

这个班海军陆战队具有相当的战斗素质,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四人。两个组分开相距二百米在丛林边,利用单兵夜视镜向丛林里观察。一个组守卫停在沙滩上的那架运兵直升机四周。直升机上左右机门各有一挺重机枪。空中巡逻的是一架武装直升机。如果没有丛林的掩护,军生一行早已被他们发现。军生能在三百米距离提前发现美军,是依赖军用观察夜视望远镜,及多年的丛林战训练,练就了过硬的丛林观察本领。结束观察,军生示意隐蔽后退一百米。十人悄无声息地后撤到美军不能发现的距离外。军生作了战斗部署。

Back to Top